索 引 号: 000014349/2025-745822 信息分类: 环境保护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5-05-27 16:54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贵定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
贵定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05-27 16:54 文章字号:

一、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

(一)中央、省、州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情况。

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扛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认真学习中央、省、州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一年来,召开了7次党组会传达学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精神,并研究强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有力推进,按职能职责,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明确到各中心、站、室,并督促按要求报送相关推进情况。

(二)本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工作开展情况。

1、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为加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技术指导和积极引领作用,组织各镇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主要种植基地负责人开展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采取印发明白纸、宣传单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宣传,一年来,共开展宣传培训8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二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根据田间调查观察收集的调查信息和监测点数据,结合气候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向全县发出各种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13期216份,以抓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工作重点,储备了45万元水稻病虫害防控项目物资发放到各镇(街)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及种植大户,同时在全县示范推广水稻、玉米、油菜拌种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引进推广先进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等先进植保装备,减少农药使用量。预计2024年农药使用量为21.64吨,较上年减少0.34吨。三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6.3亩次。今年以来共采集土样45个,完成分析化验指标数682项(次),开展水稻化肥利用率试验1个、玉米增施有机肥试验,油菜新型肥料试验1个、茶叶2+X试验1个。根据土壤化验情况,制定《贵定县2024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强化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制定发布了水稻、玉米、茶叶和刺梨等作物施肥信息,张贴到村,便于当地农户了解本村的土壤情况和科学施肥量。在盘江建立水稻化肥减量示范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化肥减量。2024年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预计2429吨(折纯),化肥总用量较2023年2433吨(折纯)减少4吨。

2、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我县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采取机械收获直接粉碎还田、深松整地灭茬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全量还田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突出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为重点,着力提升秸秆利用产业化水平,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减少秸秆野外焚烧行为,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06%。

3、持续推进农膜及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培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药、肥料及农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新型种植模式等方式,促进农膜回收及减量,共计发放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告知书、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传引导农民在农药施用后自觉回收农药废弃物并统一集中安置,依托城市垃圾回收体系,当作生活垃圾回收集中焚烧,开展宣传培训2期,培训人数84人,辐射350人。  

二是加大排查整治力度,抓好农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重点对农业坝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种植基地农膜使用及回收情况进行检查55次,组织培训10次。2024年预计农膜回收率为90%。从农药经营店铺源头开始治理,要求每一个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必须具备农药废物回收与处置制度上墙;农药经营人员必须作出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宣传承诺;具备农药废弃物回收容具。开展农药经营店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检查15次,我县暂无农药生产企业,有农药经营店53家,均已设立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如回收箱、桶等,贴有文字标识)。

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情况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制定《贵定县2024—2025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及相关单位职责。二是对于严格管控类耕地,我县优先采用种植结构调整、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在未采取技术措施前,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我县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在宝山街道宝花村,位于县屠宰场、活禽养殖场、闻江寺附近一带,平地耕地少,多为坡地,该处已多年不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结合宝山街道宝花村产业发展及农户种植现状,强化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尽量发动农户不种植或确保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的食用农产品不流入市场,实现安全利用,为此,我局特向农户发放种植风险管控告知书共14份,引导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常年种植饲料玉米、青贮玉米、优质草料、烟叶、花卉、苗木等作物,并尽量用于自家所养殖的家禽、家畜。经过反复核查,84.77亩严格管控类耕地无粮食作物种植。三是一方面州级下发贵定县国控监测点位2个:其中,固定监测点位1个,循环监测点位1个。经到实际点位进行核实并按要求收取样品。此项工作于8月20日前完成,并将样品寄送检验单位。另一方面州级下发贵定县安全利用率核算点位16个,分布在沿山镇、昌明镇、盘江镇、新巴镇、德新镇及宝山街道。截至2024年9月下旬,我局已按要求对各核算点位样品进行采集完成,并由州农业农村局指定单位接收进行检验,根据州局反馈,我县完成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的目标考核任务。

5、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贵定县2021年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10049.6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49.65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全区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中心、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线监测系统与技术支撑(监测评估)服务等及其他附属工程。截至目前,贵定县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建设,设备已采购安装到位,项目实施完毕,完成县级初验,正在聘请第三方开展审计决算;累计支付资金3226万元,占中央资金的64.52%。

6、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力度,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全面开展辖区内畜禽养殖行业的摸底排查,按类型、按规模建立台账,并列出问题清单,分批次、按时间节点下达治理任务,并督促开展治理,按月进行调度和现场核查,确保突出问题在年底得到整治。截至目前,全县已排查养殖场171家,其中生猪养殖场62家(规模以上3家)、牛羊养殖场100家(规模以上7家)、家禽养殖场9家(规模以上2家)。在禁养区内未发现规模养殖场,排查的50头猪当量以上养殖场已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排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乱排现象。

(1)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要求完善污染处理设施,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堆集发酵、沼气利用、生物处理后还土还田等措施,加大和推广粪便污水综合利用。

(2)结合畜禽标准化养殖,从畜禽养殖源头抓起,严把立项、选址、建场、投产等各个环节。

(3)对全县50头猪当量以上养殖场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掌握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情况,以便制定相关管理措施,规范养殖场管理,确保全县畜禽粪污得到有效治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和州生态环境局贵定分局多次联合到养殖场指导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包括要求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建立粪污处理台账等。

7、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方面。

实施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有效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展长江禁渔系列专项行动。按照黔南州2024年渔政亮剑系列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巡航检查行动、“四清四无”大排查行动、涉渔工程“回头看”检查行动、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暗查暗访行动等重点工作,并强化日常执法监管,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各部门、各镇(街)在重要河流、库区设置禁捕宣传牌,公开举报电话,在餐馆、农贸市场、渔具店张贴禁渔政策。今年以来共利用赶集日宣传8次,新媒体宣传8次,走访入户100余户,现场指导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800份;张贴标语、通告等11条,安装禁捕公告牌5个,张贴“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宣传海报25份。二是依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公安部门对“电、毒、炸”等使用禁用渔具、禁用方法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会议3次,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次,重点水域执法巡查44次,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8/辆次,巡查里程累计1750公里,集中清理销毁违规网具钓具65副,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4件。三是禁止制造、销售禁用渔具。农业农村局对全县是否存在制造禁用渔具进行摸排,对全县渔具市场进行检查,对非法销售禁用渔具行为依法进行立案查处。检查渔具经营点62个次;四是加强市场排查,加强水产品交易市场、餐饮场所等市场主体的排查,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收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等行为。今年以来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99个次,检查农贸市场188个次,检查商超125个次,检查餐饮单位389个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17个次。

(三)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整改情况。

1、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

我县在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中反馈的信访件D2GZ202112080018“盘江镇兴浓村王木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盘江镇兴浓村王木庄养猪场,病死猪未经无害化处理掩埋在距离独水河(落北河)约一公里处,雨天污水渗入独水河”的问题,已于2021年12月30日办结销号,该养殖场当时填埋病死猪的场地已种植牧草。同时进行规范管理,对病死猪移交到资质单位(福泉市惠农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进行处置,不再使用“深埋法”。2022年以来,为了保证问题不反弹,局分管领导及养殖中心多次到点进行复核,并对周边群众进行办结后回访,群众满意度100%。

2、2023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一是“严格管控类耕地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我县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印发《贵定县2024—2025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贵定县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暨科教能环工作会议,明确了各单位职责,确保我县2024年、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93%。当前,我县受污染耕地总面积12124.13亩,其中,安全利用类12039.36亩,严格管控类耕地84.77亩。结合我县监测数据和实地踏勘情况,全县严格管控类耕地84.77亩,已划定为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分别位于宝山街道宝花村屠宰场、活禽养殖场、闻江寺附近一带以及新巴镇谷兵村甲底、苗房等区域。已向农户发放种植风险管控告知书,引导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常年种植饲料玉米、青贮玉米、优质草料、烟叶、花卉、苗木等作物。目前该问题已整改完成。

二是“黔南州农膜废弃物回收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县(市)尚未设置农膜回收点。”的问题,我县已2023年12月整改完成,全县共设置8个农膜回收存放网点。认真按照省级《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地膜联合监管“百日攻坚”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各镇(街道)开展2024年农膜使用监管和回收处置的工作,指导各镇(街道)建立农膜台账,张贴《地膜污染防治宣传系列挂图》到村到组,并利用赶集、镇村会议、公众号平台、村级广播、QQ微信工作群等大力宣传废旧农膜残留的危害性和治理残膜污染的重要性,引导广大农户按规定使用农膜,主动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散落的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处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肥施用量少。随着禽畜养殖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户减少,分散养殖现象基本消失,农肥数量少,多数农户较少使用农家肥。另外,受卫生、运输、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的意愿不足,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使用积极性。施肥方式落后。农民施肥还是处于经验和经销商推荐这两种施肥模式,农户施肥施药观念的改变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引导。二是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过程中,农户思想意识不到位。虽然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活动,采取了一定程度的防治措施,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弃较上年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良好,但还存在少数农户思想意识不到位。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整,一些农民和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薄弱,违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四是养殖户环保意识还不够高。由于多数仍然沿用传统养殖模式,规模较小、分散,很多养殖户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环保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特别散养户,粪污的堆放和排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五是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不够。粪污处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资金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很多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对这方面的投入能力不足,就算配套了,运行也不太正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六是部门监管不到位。由于各部门人员配备不足,部门间沟通、配合不够,导致监管缺位,更不能实现高效联动,不能及时发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行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部门衔接,主动作为。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稳步向前。

(二)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标语、横幅、电视、新闻媒体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灾宣传教育,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氛围。向养殖业主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模式,让养殖户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的严重性,引导养殖户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大技术指导和督管力度。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指导督促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带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执法监管能力,对未按要求整改或达不到整改效果,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户),坚决依法查处。

(四)加强沟通。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更多项目落地贵定,为推进生态振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