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14349/2019-932670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4-03-03 16:33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贵定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贵定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14-03-03 16:33 文章字号: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认真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州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主战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民生”两大任务,将“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作为工作主线,抢抓“一圈两翼”发展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总体运行快中趋好,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70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计划的102.52%。一产完成6.75亿元,同比增长6.8%;二产完成24.54亿元,同比增长18.8%;三产完成19.41亿元,同比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40.4%,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财政总收入(老体制)完成9.80亿元,同比增长44.02%,占年初预算的10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0亿元,同比增长44.66%。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8.90亿元,同比增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1亿元,同比增长1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8784元,同比增长13.64%,占计划的10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190元,同比增长14.1%。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计达到81.68%。

  (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2013年,全县上下将投资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任务,按照“做大总量、做足增量、做优质量”的目标要求,立足前期抓争取,围绕质量抓管理,强化责任抓落实,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2013年55个省州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12亿元。二是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分批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适时组织申报。花甲水库、小河水库、中医院扩建、贵定一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57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为项目和资金争取提供了重要条件。2013年,全县共争取到州级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1个,资金6.26亿元,同比增长37.09%,占目标任务的112%。三是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四个完毕”工作要求,强化项目“四制”和“横道图”管理。强化督查,对项目建设实行月、季调度机制,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

  (二)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县城宜居、昌明宜业、盘江宜游、云雾宜农”的发展定位,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品牌化、城乡统筹化“四轮驱动”,以县城为中心、昌明为次中心的南北两大经济板块蓄势竞发,强化“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两大任务,主动融入州“一圈两翼”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13.66亿元,同比增长16.58%。粮食总产量达7.54万吨。全县新增茶园种植面积1.73万亩,新增种茶示范户21户,新增茶产品加工企业3个。畜牧渔业产值达42942万元,同比增长22.82%,占农业总产值42.36%。新增出栏猪、牛、羊、禽分别达11.76万头、0.69万头、1.09万头、105.5万羽;肉类总产量12956吨,增长16.75%;新增大鲵仿生态养殖户8户,成功繁殖鱼苗3.6万尾,向县外销售供应鱼苗5.6万尾;大力发展竹馏产业,养殖规模突破2万只。完成“185工程”建设任务34.57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万亩。其中:茶产业12.8万亩、蔬菜产业13.5万亩、水果产业7.07万亩、中药材产业1.2万亩。创建“185工程”示范点185个,其中:茶产业示范点42个,蔬菜产业示范点62个,水果产业示范点37个,中药材产业示范点16个,大鲵产业示范点28个。

  二是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01亿元,同比增长22%,占计划的102.08%。加快工业企业运行调度和改革,深入开展“一厂一策”精细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共争取到中小企业技改扶持资金2396万元,协调金融机构投放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贷款2.13亿元。昌明经济开发区2、3、4号路已建成通车,5号路正在加紧建设中,6号路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县城—昌明同城化道路启动建设,预计10月份通车,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黔力重工、煜环机械、中源建材、贵能炉具、陶氏塑钢、永兴隆电子、登喜路车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晟扬管材二期、瑞联重工、宏泰机械、荣力施工电梯、威斯特室内电梯、千盆山过路山擦耳山风能发电、黔速达交通安全设备、鑫源环保科技、黔坤制药、圣凯伦建材、金辉建材、世晓舒心棉、联合能源硅产品等一批工业项目加速建设,贵定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已获国家正式批准,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中小企业13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个、个体工商户861户,新增微型企业120户,申报并获认定民贸企业33户,落实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和贴息2000余万元。

  三是文化旅游稳步发展,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人文景观旅游精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民俗民间文化娱乐项目,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4亿元,同比增长29.2%。“金海雪山”景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评审。繁荣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围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艺术培训及体育休闲等五大方面,高起点规划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全县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单位580余家,从业人数1168人。金融运行稳健,各项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43.58亿元、23.92亿元,分别增长21.81%、42.39%,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4.88%。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建设,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乡镇全覆盖工程,贵定恒升村镇银行已获批准并完成组建,近期将开业运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物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四是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建设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目前,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区域控规覆盖率达100%,全县20个乡镇已实现总规全覆盖,今年将实现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城镇精细化管理向纵深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城区环境整治效果良好,城市品位有效提升。金南新区、城北新区、昌明省级示范小城镇加速推进,县城道路主次干道“白改黑”、人行道改造和环东路二期建设全面完成,县委片区、老粮食局片区、农贸市场片区、迎宾路两侧片区、旧城改造棚户区项目开发有序推进,城隍庙片区、柳家湾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昌明、云雾市民广场全面建成,昌明经济开发区宝禺世纪城、凯莱德商贸城开发加速建设。县城国防教育基地(军民同心公园)、书香大道和金南新区市民广场、县城垃圾收集系统、昌明和盘江污水处理厂、县委片区市民广场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及金南大道延伸至定南乡政府、金南新区和城北新区路网次干道、县城环西路加速推进。银鼎房开和金南新区两个四星级宾馆正在提速建设。汇东书香未来、灵智物流园、美联达、中科恒、银鼎、宏宇、弘源国际、开元嘉德等城市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引入房开企业修建的商住小区加速推进建设,完成云雾镇第一期120户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和昌明镇158户扶贫生态移民主体工程,协调推进西门河一道坝至麦溪水厂、五道坝至五洞桥河堤及县城东门河河堤建设,县城3000立方米高位水池、定南小河水库前取水点接麦溪水厂输水管道工程建设全面完工。县城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实现向居民户正常供应燃气,正向各小区住户扩大覆盖,积极推动甘溪省级森林公园地热工程。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36%。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强化一站式服务,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共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3项、合并68项,清理注销行政事业性收费28项,县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办理和服务事项33.45万件,日均办结上千件,办结率99.9%。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县100余家单位全部接通电子政务外网并正式启用,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行政成本有效降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634亩,林权改革加快推进,全年实现林权抵押贷款2546万元。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建立政府系统阶段工作滞后约谈制度,推行政府部门工作承诺评议和工作滞后公开检讨电视讲话等制度,保障好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招商引资节会。加强协调服务,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机制,不断拓展招商领域,扩大以商招商成果。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62个(产业项目47个,开工建设30个,建成投产1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90亿元,同比增长64.15%。

  (四)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一是顺利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2.3平方公里,封山育林1.6万亩。二是继续加大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力度。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严格环境执法,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606吨、335吨、1933吨、26吨以内。三是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做好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统计,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监察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建设,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5个百分点,完成省州下达任务。

  (五)全面推进民生工程,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一是扶贫攻坚工程。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2012年云雾镇安置点已全面建成,2013年昌明镇安置点主体完工,2014年云雾第二期项目即将启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5个,实施33个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8个扶贫产业项目开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66.40万元,都六乡实现“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完成3个乡镇敬老院建设,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和医疗救助金680余万元,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资金6154万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064.87万元。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保障标准提高工作,新增1813户住房困难居民列入保障范围。

  二是就业和创业工程。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12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97人,其中有组织输出951人。成立昌明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覆盖,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41.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3%以内。以“春风行动”为契机,开展以“送岗位、送服务、送信息、送政策”为主题的四送行动,举办各类专项招聘7次,充分实现就业800余人。审核小额担保贷款429户,发放贷款3170.60万元,促进返乡创业1020家。

  三是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新建校舍13.41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3.30亿元。贵定一中新校区建设完成工程量的80%,农民工子弟学校和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建成,县机关幼儿园整体搬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金南新区幼儿园开工建设,昌明经济开发区幼儿园即将开工,建成96套乡村教师公租房。招聘236名教师充实教育队伍,聘请教育专家团队管理贵定一中,贵定职校走出了订单式培训和校企合作办学新路子,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培训1347人,其中女性574人。

  四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全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7538人、11900人、40673人、13064人、7712人,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8774.03万元、784.36万元、4126万元、349.14万元和149.26万元;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员达到111324人,26户109人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补贴。

  五是“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旧城改造房屋征收843户,征收面积达10.32万平方米。乡镇教师公租房、计卫公租房已竣工,环卫公租房正进行六层主体施工。920套廉租房竣工验收、1264套即将建成,1158套公租房正在加快建设,完成698套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发放困难居民住房补贴264.54万元。

  六是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工程。开工建设定南至昌明新安、铁厂者用至联丰公路改造,建成通村油(水泥)路91.49公里。投资1.76亿元建成66处各类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花甲、上冲、小河三个骨干水源工程,乐芒水库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完成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完成10千伏及以上线路2401公里,配电容量69.87万千伏安,新增乡镇以下光缆302皮长公里,72个行政村已通宽带,12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

  七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完成157户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完成沿山镇星溪村、盘江镇红旗村清洁工程,完成196个“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惠及32个村6.12万群众,落实投入2878.48万元。

  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个乡镇文化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两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完成行政村公益性电影放映1140场,完成数字电视1130户、户户通安装工程21853户。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器材已安装交付使用。新建农民文化家园3个,新建乡村学校少年宫2个。

  九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整体搬迁主体完成,省医护校扩建项目全面开工,3所乡镇卫生院及卫生监督所基本建成,5个村级计生室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6.14%,政策内补偿和资金使用率分别达75%和101.9%,兑现补助资金7702.33万元,国家基本药物补助到位550万元。招录132名技术人员充实医务队伍力量,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投入845万元增置计生技术服务设备和改善服务环境,组织全面开展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已顺利通过评估,实现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工作“双降”目标。

  十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积极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完成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组织建设和乡镇(街道)、社区建立见义勇为信息工作站建设,开始筹建城乡社区示范点建设场地2个。启动城市数字化管理,实施“天网工程”950个监控探头和100个报警点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在全省“雷霆行动”排名第8位,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治安案件调处及时率和刑事案件侦破率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在全州排名较上年上升3位。进一步加大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行动和吸毒贩毒打击力度,强制收戒吸毒人员工作为全州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完成美沙酮维持治疗76人次,为30名艾滋病人提供免费治疗。建立出入境管理便民服务电子监督机制,开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宣传、培训和制度规范工作。认真抓好司法公正和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强化司法工作“三跟进三渗透”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新机制,协调指导督促及时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86批1681人次,较上年分别下降128批69人次,是全州未发生进京非访的5个县市之一,保障了城乡建设和园区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社会的和谐安定。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全年发生安全事故9起,死亡12人,同比减少14起,减少死亡人数9人。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大力推行村(居)民海选,基层民主进一步强化。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各10个,有效促进了全县城乡和谐建设和各民族的团结发展。

  总的来看,2013年,全县上下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仍然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土地供给严重不足;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民生改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县委对2014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

  ——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达80亿元,增长47.66%以上,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21.05%以上,税收收入增长23%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5%以上。

  ——城镇化率上升2.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21.4%以上。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000人以上。

  ——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20%以上,各项贷款余额增长35%以上。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继续实现“双降”目标。

  ——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州下达任务以内。

  ——省对县综合考评排名进位2位以上,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扩投资,推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一是强化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围绕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重大战略,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交通、水利、电力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谋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前瞻性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和简化前期工作办理程序,提高效率,充分调动有限的前期工作经费,做深做实前期工作,更好地争取项目和资金,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使投资强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协调,强化服务,强化跟踪,强化督查,明确项目建设进度时限和具体责任人,成立项目建设稽查机构,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工期、抢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尽早发挥项目效益。加快交通、水利、城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社会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进度,确保24个省州重点项目44亿元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66%以上。三是千方百计拓展筹融资渠道。加大向上协调力度,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支持,重点抓实花甲水库、小河水库、贵定一中、中医院扩建等重点项目申报,确保向上争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达7亿元以上。加强政、银、企合作,做强做大融资平台,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二)抓工业增总量,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紧紧围绕“做好园区、壮大产业、产城互动”的思路,紧抓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园区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改善企业入驻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园区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快速推进昌明火车货运站扩建项目,上半年建成昌明经济开发区5号、6号路,加快昌明空岩至旧治马脚印产业带规划发展工作,提高入园项目的准入标准,使园区建设符合新型工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影响力。二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年内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0个以上,新增亿元投资项目40个以上,新增投产企业30个以上。建立工业发展扶持基金,加大工业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存量企业扩产扩能、转型升级,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税收。全面完成贵定卷烟厂15.5万平方米烟叶醇化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贵定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启动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启动5对以上年产30万吨煤矿矿井技改扩建工作。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专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推动烟、茶、药、特色食品等轻工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优化粮食结构,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二是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和园区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新增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8个以上,新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8户以上,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以上,沿山农产品加工园投产企业达3家以上。三是以云雾山现代农业园区和加快北部区域农业产业园开发为平台,突出整合效应,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主攻茶、大鲵、蔬菜三大产业,着力发展竹馏、刺梨、烤烟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集中资金大力扶持一品多季高效农业、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规模农业发展。年内新增茶园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大鲵仿生态繁殖点6个以上,散户繁殖鱼苗5万尾以上;商品蔬菜种植18万亩以上;竹馏养殖出栏规模达到3万只以上;新增刺梨种植2万亩以上;烤烟种植1.44万亩以上。四是强化科技兴农措施。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及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新增农业经纪人100人以上,授名(聘)农业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和技能。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着力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助民增收。推广好云雾、岩下、都六经验,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年内新增专业合作组织30个以上,新增小型以上企业100户以上,新增微型企业100户以上(加工类不少于50%)。

  (四)抓旅游带三产,推动服务业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拓展旅游融资渠道,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金海雪山“花海水乡”项目开发力度,年内完成盘江布依风情民族一条街、高端商务区建设和开工建设布依水街,重点推进盘江麦董布依古寨包装提质旅游景点工作,认真抓好盘江“金海雪山”4A级景区创建工作,同步抓好翁树河生态度假村项目投资招引开发建设工作。以“金海雪山”乡村旅游度假区为中心,拉动贵定云雾贡茶文化旅游创新区、阳宝山宗教历史、摆龙河流域休闲旅游开发、甘溪省级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实施与发展,打造贵定县生态旅游精品。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拓展和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高旅游综合收入。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骨干物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力争建成华亚物流项目,加快推进灵智物流项目,力争启动昌明火车站货运物流园建设项目。加快商贸、金融、保险、邮政、餐饮、娱乐、家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快完善产销、科技、信息和金融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年内要建成2个以上乡镇农贸市场或商贸服务中心,新增注册商贸经营企业5家以上,完成县标准化定点屠宰场建设,启动县物资公司炸药库易地搬迁项目,年内新增营业3星级宾馆5家以上、交通运输服务型企业10家以上,劳动服务型企业3家以上,建筑装饰型企业5家以上。

  (五)加快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住房建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城镇化“15+85”工程,上半年建成金南大道延伸至定南乡政府、红旗路南北延伸、书香大道等城市道路,加快县委片区、城北新区、金南新区和昌明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建设,金南新区市民广场、县委片区市民广场、县城国防教育基地(军民同心公园)等在建市政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加强绿色城镇建设工作,完成城北新区和金南新区水怡花都至麦溪水厂河滨绿色景观及西门河两岸焕彩景观打造工程,启动贵广高铁昌明站、沪昆高铁贵定站站前广场建设;加快城隍庙、柳家湾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内实现旧城改造征收房屋2000户以上。实施新建通村油(水泥)路100公里以上,完成县城至新安、铁厂者用至联丰寨公路改造及国道210线四方井至港边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铁厂经昌明至麻江大开田省道309线二级路改造项目,统筹加强南、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德新至新巴、德新至新铺、五洞桥至马场河、洛北河至盘江县道公路日常养护,完成924县道德新至三口冲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提高好路率和通畅能力;完成县城货运停车场和昌明客货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县城至昌明同城化快速干道建设;完成东门河、麦溪水厂至定南乡政府河堤建设,完成昌明镇供水扩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沿山镇供水工程及新安河、东门河景观坝工程,督促花甲水库、小河水库、上冲水库骨干水源工程按序时进度推进,全面完成河山墩水库、巩固岔河、新巴马滩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好农村综合水价改革和清洁小流域治理示范项目。二是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乡改镇和撤乡镇建办事处工作,优化完善城镇结构。按照规划先行的理念,突出新型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特点,启动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服务相关镇大力推进重点小城镇建设“4+1”工程(即1个广场、1条市政道路、1个商贸市场、1个商住小区和1个产业园开发),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强化产业支撑,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城镇集聚吸纳就业能力。加强与上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城镇建设的支持,整合政府性资产,调动县辖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建设力度,年内引进2家以上房开企业从事小城镇开发。四是建立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结合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项目,把加快城镇化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结合起来,带动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小康业工程建设。年内完成75个涉及36村105组惠及2.9万人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实施4个以上烟草新农村示范村项目,打造出5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寨。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工作,启动公共机构节能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大整治力度,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差别电价等措施,健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绩效评估制度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发展。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削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内。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矿产、水等重要资源,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推动企业开展基础改造,推广新能源、低耗高效技术应用,完成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任务。积极申报节能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建成投运千盆山、擦耳山、过路山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江边窑水电站和甜茶河水电站项目。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完成盘江镇清定桥村“省级生态村”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环境监察工作,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继续抓好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西门河上游的水质监测、整治工作,加大对涉化工、非煤矿山、煤矿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监察和执法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垃圾收运系统,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面开展县城饮食和洗浴经营等服务“煤改天然气”工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5%以上。

  (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借力发展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注重招商引资实效,谋划一批带动面广、联动度大、产业链长、容易招商的项目。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争取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产业。二是强化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抓好招商引资“8543”行动,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5%,达80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亿元投资项目40个以上,新增投产企业30个以上。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为企业“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尽量简化程序,能减则减、能免则免,提高效率。

  (八)抓民生促和谐,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编制好新一轮“薄改”规划,加快推进乡镇教师公租房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贵定一中新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城南新区和昌明幼儿园校舍建设,实施好7所寄宿制学校改造、10所教师公租房和5所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发展省级督导评估、高中教育突破工程省级验收和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工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以上,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达35%以上。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加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并开业接诊,完成两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城与昌明两个120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加快推进省医护校扩建项目,开工建设中医院特色专科大楼和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创建3个以上示范乡镇卫生院、20个以上示范村卫生室,启动县级医院电子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预约诊疗服务。三是积极推进精准式扶贫。积极开展到乡、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式扶贫,抓好扶贫“6到户”工作(即建档立卡到户、结对帮扶到户、项目覆盖到户、排难攻坚到户、统计抽查到户、工作指导到户),实现3个乡镇“减贫摘帽”,实施整村推进村4个,抓好1500亩脱毒马铃薯扩繁工作,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深化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围绕“建房、搬迁、就业、配套、保障、退出”6个关键环节,扎实完成好云雾镇第二期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四是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和人口计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综合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开工建设县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和群众室内健身体育馆及两个乡镇灯光球场,继续抓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举办好全县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届全县体育运动会,完成高清数字电视推广1130台以上、数字电视新装用户500户以上,新增村通通讯宽带15个以上。建成322套乡镇计生干部公租房和6个村级计生服务室。统筹平安村寨(户)、信用村组(户)、文明村寨(户)创建有机结合,创新方式扎实推动好人口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人口计生持续实现“双降”目标。五是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积极促进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突破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各类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3个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完成39个15.2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项目建设,加快廉租房小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小区环境质量,加强配售或配租工作,确保廉租房入住率达60%以上,将进城务工群众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畴,切实帮助住房困难居民解决好住有所居问题。切实做好城乡低保提标和民政救助工作,建立城乡低保保障对象群众公开评议和动态管理机制,完成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殡葬改革基础设施(含火化场、悼念厅)建设并投入使用,县城规划区内自2014年5月1日起全面执行集中治丧,发展15个以上公办民营或民办民营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六是持续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继续深化“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普法进万家”主题活动和“三跟进三渗透”工作,年内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点”不少于10个以上。指导协调组建行业性、区域性群众调解组织50个以上,完成司法宣教和群众调解中心建设。鼓励支持沿山镇加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模式多样化创新探索,力求年内出典型出经验。加强信访排查化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以初访办结为重点,探索建立诉访分离、信访听证和信访事项公开等机制,改进群众工作专员制度,加大信访问题解决力度,解决好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年内到县级以上上访批次和人数比上年有明显下降。完成县级群众工作中心阵地建设并正常开展工作。深入开展“雷霆行动”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两抢一盗”、赌毒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认门入户连亲”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村寨群众的见警率,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提高满意度,年度安全感达95%以上、满意度达93%以上,在省、州考评要实现双中上。全面完成县公安技侦、消防业务用房建设,启动县公安看守所、拘留所和武警中队营房建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天网工程”建设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七是切实抓好十件民生实事。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督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