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与语言是我们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逐渐下降。听力健康问题不仅会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
一、老年听力损失的基本概念
二、老年听力损失的危害
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老年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主要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特别是在噪声环境下言语交流更加困难。当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很困难。
2.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则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
3.认知能力下降。阿尔兹海默病在伴有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三、老年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
1.听力损失:表现为双侧对称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言语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在噪声环境下和快语速交流情景下,言语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
四、老年听力损失早期发现与诊断
(一)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极为重要,患者本人或亲近的人应该具备相关的常识以便早期发现、尽早干预。
1.生活中的自我观察或家庭成员等看护人员的日常观察。
2.医师简单评估法和问卷筛查法: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回答医师提出的听力相关问题,由医师进行评估;也可选用老年听力障碍筛查量表简化版,根据得分加以判断。
3.简易设备筛查法:基于通讯工具和数字测听程序的远程听力筛查。
4.听力计筛查法:在隔声室或安静环境下,使用纯音听力计进行纯音气导测听。
(二)临床诊断
1.病史询问:包括听力损失的侧别、诱发因素、发生时间及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听力损失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伴有其他耳部症状,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
2.推荐的临床检查:耳科专科检查和听力学基本检查。
3.其他临床检查:位听功能检查、认知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五、老年听力损失的预防保健
1.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远离噪声并加强对全身慢性疾病的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加速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干预。
2.减少危险因素: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且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加大。
六、老年听力损失后的干预
1.药物治疗
常见内耳疾病,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所导致的听力损失,应进行针对性治疗。
伴有耳鸣,可使用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伴有眩晕,要积极查找原因,通过药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伴有全身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开展听觉保护性随访。
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尽早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2.助听器
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但应避免不恰当使用助听器。
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首选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
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在佩戴助听器后不能满足听力基本需求时,要及时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如暂时不具备手术条件,则仍建议使用大功率助听器。
3.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对改善老年人言语识别率和交流能力有良好效果。
当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时,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提高生活质量。
4.听觉康复训练
可加速对人工听觉装置的接受及适应进程,促进提高言语识别和交流能力。
可以激发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七、结语
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
提高防治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