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换届工作宣传
贵定县:用活“五类人才”,填充“两委” 干部“蓄水池”
发布日期: 2021-07-09 10:49 文章字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来带”。为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贵定县不断优化村级后备人才“四本台账”,紧紧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养,选好育活村“两委”后备人才队伍,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破解村(社区)干部力量不足难题。

“要帮助群众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宜,就要学会跟组长打好配合,因为组长都是寨上土生土长的人,对群众家中情况都很了解。”......

在云雾镇抱管村村委会,村支书杨开友正细心地手把手教本次村“两委”后备人选莫宗梅怎么去做群众工作。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莫宗梅在村支书杨开友的引荐下,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回到村里,准备在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上展现青春最美的价值。吸引莫宗梅的,除了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业外,还有对家乡那份赤诚的爱。

“最开始我在外面工作,支书多次打电话给我说现在基层缺少年轻人,缺少大学生干部,后面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现在回家乡工作也是非常开心,我想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一份力。”

为用活优秀大学生后备人才“蓄水池”,云雾镇抱管村及时对村里大学生进行摸排,组建“毕业大学生微信群”,将党的政策、发展理念和村情村况以及家乡发展变化成果传输给优秀大学生们,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中。

“毕业大学生们已经积极主动参与到第十一届村支‘两委’换届工作中,虽然他们经验欠缺,但是他们很有激情。我们村里必须去做好传帮带工作,让这些大学毕业生在村里发挥出他们最大的实力。”云雾镇抱管村支书杨开友说道。

为确保后备人选“留得住、选得上”,贵定县通过严格落实“贵州省‘345’保障机制”、“黔南州‘3岗12级’薪酬体系”,通过提高村级办公经费、提升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村“两委”干部后顾之忧。另外,还对合适岗位人员进行“一对一”定向联系培养,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对表现突出、思想过硬的人才采取优先录取等模式,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举措,各村(社区)正吸引着众多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充实后备力量“蓄水池”,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贵定县昌明镇铁锁岩村,村支“两委”后备人选宋泽辉正在跟社区负责人学习为民办事流程和方式方法,等村里的事做好后,他还得到自家的蔬菜基地去指导群众采摘豆角。除此之外,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轮岗锻炼也成为了他日常工作之一,虽然要两头跑、“几手抓”,宋泽辉却忙得不亦乐乎:“现在种蔬菜,有豆和茄子,总共有52亩。现在蔬菜产业也稳定了,如果有机会到村里工作,想尽自己一份心带领大家共同赚钱。

面对村支“两委”及后备人选的“双向择优”现状,昌明镇党委副书记颜家东说:“在轮岗期间,各村因地制宜采取适当交通和食宿补贴的方式让初步人选参与到村级事物中来,一是确保他们有群众基础,二是让他们了解村里面具体事物,提前熟悉工作环境,让他们参与进来,这样我们也才能发现哪一个人更加合适,更加符合村支‘两委’换届人选要求。”

除了优秀毕业大学生、创业能手,贵定县德新镇喇亚村将退役军人吸纳到此次换届候选人队伍,通过情况摸底、思想交流,让后备人选能“稳得住、选得上”。

32岁的退役军人柏金明2012年退役后选择外出务工,近年来看到家乡变化巨大,在村支书罗涛的动员下,决定回乡发展,为喇亚村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作为一名年轻人,家乡建设正需要年轻力量,我非常愿意为家乡献力。虽然刚开始对村务工作不熟悉,但在支书的带领下一点点进步很有成就感,我也有信心能把接下来的各项工作做好。”今年3月回村后柏金明立即投身于村级事务中,从无到有,一步步得到群众认可,柏金明充满了信心。

截至目前,贵定县采取从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从外出务工能人和高校毕业生中“请回”等方式,共充实村级后备人才库1318名。并鼓励后备人选到村参与各项工作,深入一线、增长才干,使后备人选在工作中熟悉群众、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在培养后备人才工作中,贵定县按照“十条资格条件”和“十条负面清单”,严格把好人选资格条件关,建立健全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县、镇两级党校阵地,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后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提高队伍实力,确保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