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黔南州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黔南农领办〔2019〕28号)和《贵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定县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优化农业结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抓好我街道2020年农村产业革命低效玉米调减工作,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0年金南街道计划调减低效玉米面积0.12万亩。
二、调整布局
按照“一村一品”、相对集中连片进行整体布局的原则,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水源、交通、市场等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优势单品选择替代经济作物种类。具体调整计划如下:金南街道调减低效籽粒玉米 0.12万亩,其中:种植蔬菜0.02万亩,以乐芒村、鼓坪村为主;水果0.0083万亩,以胜利村为主;中药材 0.0512万亩,以新良田村和虎场村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面积 0.0405万亩。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方案,绘制图班
2019年11月底前,制定玉米调减实施方案,绘制完成玉米调减布局图,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村、 地块,倒排工期、按图作战,层层压实责任,推进工作高效开展。
(二)突出产业规模
1.选准替代作物。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 耕作方式调整优化玉米调减区域生产布局。旱地基本农田主要种植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夏秋、冬春蔬菜和草本中药材;在非耕地、25度以下坡耕地结合退耕还林发展楸树、经果林。
2.突出主导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每个产业选择一批重点品种规模化发展,集中发展白芨、猕猴桃等一批有优势的特色产品,做大规模。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科技支撑
1.做好技术引领。加快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开展高产高效技术试验和联合攻关,集成推广一批高效种植模式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
2.完善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建设示范样板点、集中办班等形式,强化对农户的科技培训,更好地助推优品良种。农业、林业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派出技术人员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四)突出产品质量
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控。加强农药、化肥、复合肥、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 除草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 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严禁剧毒、违禁农业化学品流入市场。
2.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以订单等方式, 带动农户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通过绿色安全生态的理念实现产业产品的优质优价。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 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五)突出经营主体
1.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进优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引领和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龙头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先配套道路、冷链物流、交易市场等设施,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条件。
2.加强政策扶持。认真梳理州县两级制定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督促抓好兑现落实,加强宣传,支持县内各类中小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引导企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3.培育带头能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育,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建成一批利益联结合理、运营模式新颖、贫困群众参与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实现“三个100%”,既100%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100%的贫困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
(六)突出产销对接
1.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网店、产地批发市场、产地冷链物流建设,不断完善线上销售基础配套,加强与快递公司合作,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站,加大在微信、微商、天猫、淘宝等线上销售渠道推送力度,不断提高线上销售份额,确保玉米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取得实效。
2.巩固线下销售渠道。用好校农对接平台, 加大订单生产力度, 鼓励收购生鲜农产品直供学校、机关、企业食堂,实现学生营养餐采购本地生鲜农产品65% 以上。
(七)突出利益联结
1.深化“三变”改革。鼓励农村集体土地、农户耕地、 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龙头企业、种植公司、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扶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收购并购、代耕代管等,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完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户充分分享要素收益。
2.推广利益联结模式。围绕玉米调减结构调整,制订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村级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主抓市场、提供订单,合作社建基地、组织生产,农户获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发展种植等收益。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省委省政府、 州委州政府、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成败和农民增收,各村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责任制。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村要充分利用院坝会、板凳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释调减玉米种植、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和政策红利,算好结构调整经济账,引导群众自觉减少玉米种植,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确保群众想调整、稳得住、有效益。要认真总结、宣传调减玉米种植、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强化指导服务。加强调减玉米种植、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技术咨询服务和现场指导。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 组建技术小组服务制度,围绕种、养、加、销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每个替代产业、 每个产业村、 每个合作社的全覆盖。
(四)强化投入保障。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进蔬菜、水果、楸树、中药材等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自然灾害、目标价格、农产品收入等保险政策, 推动全产业链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五)强化督查问责。各村、各部门要紧盯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序时推进。对没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部门和村,将严肃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