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紧扣深化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战略目标,立足资源禀赋,通过“激活产业动能、创新基层治理、深挖文旅潜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有活力、基层治理有温度、乡村振兴有动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多元驱动产业发展,土地“生金”激活乡村经济
星溪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引进种植大户范水龙,范水龙看中星溪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想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高标准吊瓜种植基地。2025年3月,南坝桥基地集中发放土地流转资金14万元,涉及59户村民170余亩土地,户均增收2000余元。
依托当地良好生态环境,围绕“一核一带三区”(人居环境整治、沿河的乡村旅游带、智慧农业先行区、粮油轮作区、林下种植经济区)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就业,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实现了土地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群众“拍板”破解发展难题
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紧扣破解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山林纠纷、土地流转等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出决策事项由群众“签发”、重大问题由群众“公投”、干部作风由群众“质询”的“群众三会”制度,助力基层治理,让群众做主,请群众监督,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如桐底大桥修建时,老党员莫如德带头捐出3亩土地修路事迹,正是群众主动参与村寨建设的生动缩影。
目前,累计召开群众议事会50余次、公投会10余次、质询会10次;通过座谈交流,征求群众环境卫生治理、村寨自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00余条,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得以激发,群众对村级组织和干部的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攀升。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山水“变现”绘就富民图景
星溪村在沿河乡村旅游带上做文章。立足“金海雪山”景区核心区优势,投资建设相思湾、红豆湾两大景区,沿马坝河打造亲水休闲带,建成滨水长廊、慢行步道等设施,串联吴三桂皇都堡遗址、毓秀峰塔等历史人文景观。晓寨布依古寨保留250余年的木花床、清道光间古塔等文化遗址,成为民族文化体验基地。
星溪村不断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旅游碗”。通过构建“企业+景点+农户”发展格局,深挖布依族“四月八”等民族文化内涵,将农耕体验、非遗展示融入旅游动线,相思湾景区自2023年运营以来,开发烧烤、垂钓、民宿等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2024年举办的首届相思湾相亲大会,吸引周边县(市)2000余人参与。红豆湾景区占地24亩,分为土菜馆、烧烤区、停车场、露营区,开业月余日均接待游客成功突破300人,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举办山歌大赛、篝火晚会等活动,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的转变。
如今的星溪村,稻浪翻滚的田野与游人如织的景区相映成趣,规范高效地治理与充满活力的产业相得益彰。该村通过“产业筑基、治理焕新、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星溪”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